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保险资讯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需要重疾险?

全球肿瘤医生网2023-08-10保险资讯7124

 世界上第一份重疾险诞生于1983年,距今39年。

它的发明者,并不是来自保险公司,而是来自一位南非的外科医生一马利尤斯·巴纳德。
 

巴纳德医生和肺癌患者的故事


时间:1972年
坐标:南非
主人公:马利尤斯●巴纳德医生、一位不幸患肺癌的女士


有一天,一位女士走进了诊所。她身材消瘦,疲劳至极,还有多汗和咳嗽的症状。巴纳德医生立即为她做了检查,检查结果是肺癌。

医生为她做了手术,切除了癌细胞肿块。但是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癌细胞还是向另一片肺叶以及肝脏发生了转移。

两年后,这位女士再次走进了诊所。

巴纳德医生给她检查后,发现癌症复发了,只剩下不到三个月的寿命。巴纳德医生有点生气的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不是和你说要好好休养?

她回答:“医生,我刚下班。”
原来,她还在工作,为了给孩子留下积蓄,为了赚足汽油费、房租还有教育基金。
两个月后,她去世了。

巴纳德医生非常感慨,说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


“医生只能挽救一个人的生理生命,却不能挽救一个家庭的经济生命。”

 

因此,巴纳德当时就设计了一种保险产品,它能够解决病人在确诊为重大疾病的时候获得一笔保险金作为治疗的费用,而不是到身故以后才获得赔偿,那样对于病人治病无济于事。


在巴纳德博士的倡导下,1983年,全世界第一张重大疾病保险诞生了。

 

 

因此,重疾险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为了解决生病的医疗及手术费的问题。

而是解决生病治疗与康复期间因无法工作造成的收入损失问题,是要帮助重大疾病患者,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挺过五年康复期的问题。

02

 

据《2016中国白领健康白皮书》调查显示:70后的白领健康水平最优,90后最糟糕。

 

保险

 

90后的年轻人,为何身体如此糟糕?


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经常熬夜、不健康饮食、缺乏锻炼等生活习惯导致身体陷入“亚健康”状态。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登记年报显示,全国每天约一万人确诊癌症,每分钟约七人确诊患癌。

另一组数据显示,一个人从40岁开始,患癌概率显著上升,活到74岁,累积患癌率21%;活到85岁,累积患癌率36%。

 

可以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因其他原因死亡,那么到头来有1/3的可能就是——癌症。

 

如果不幸罹患重疾,预计的开支或只如冰山一角。

 

03

 

那么一场大病到底会带来多少损失呢?


01 直接损失一一手术和治疗费用


重疾

(注:图片数据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的《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列出了20种重疾的平均治疗费用,这里列举几个:


· 癌症医疗费用-22万-80万元

· 重大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医疗费用-22万-50万元

· 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医疗费用-20万-40万元

......

 

这就是直接损失,很容易被我们看到而这部分需要有足额的医疗险来解决。

02 潜在损失一一收入损失和各项花费


大病给我们带来的第一项损失,是收入。

一是在治疗期间,面对的是收入的下降,甚至是失业。

二是大病治好以后再去工作,一般都是低收入的状态,而这个低收入状态会一直持续到退休,是长期的经济损失。

●大病带来的第二项损失,是花费。

重疾不是说出院就完全治好了,还需要度过康复期。而康复期需要大笔的营养、康复费用。

这笔费用一般是治疗费用的2-3倍。

所以,有人常说:30万看病,70万养病。

●大病带来的第三项损失,是资产。

治病需要花钱,必然会动用家中的储蓄,这样就会改变家庭的生活结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

如果积蓄不够,就要变卖资产,损失更大,几乎让一家人陷入绝境。

●大病带来的最后一项损失,是人工。

重疾后,一般都需要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选择有两种

一是直接让家人全职在家照护;
一种是请专业的护工进行照护,这些都是损失。

潜在损失不会让您一次性把钱花光,但是它会成为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伴随这个家庭很长时间。

 

那到底如何应对重疾“冰山”?

1)医疗保障:解决直接的医疗和手术支出,通过社保+商业医疗险解决;

2)康复保障:解决潜在损失获得充分补偿的问题,一般通过重疾险解决。

 



1. 添加医学顾问微信,扫描☟二维码

2. 备注【癌种】入群



患者咨询电话:400-666-7998



全球肿瘤医生网提醒患者:国内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包括cart细胞,树突细胞疫苗,NK细胞

TILs细胞,TCR t细胞治疗癌症疫苗等技术均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未获准在医院正式使用。国内患者可以参加正规临床试验,在医生的监管下使用,全球肿瘤医生网不推荐患者贸然尝试任何医疗机构和研发机构的收费治疗。
本网站新闻资讯、文章、研究数据、治疗案例均来自于国内外医学论文,所涉及到的新药、新技术有可能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患者不能作为治疗疾病的依据。癌症治疗目前尚无治愈手段,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或参加新药新技术临床试验。